2008/06/12

那些書本教我的事

每當學習到了一個階段,像是國小升國中,國中升高中,或是高中升大學。最近總算是把大學五年的學業告了一個段落,想要把紊亂了五年的桌子、書櫃好好做個大整理。與其說整理書,倒不如說是在「丟書」,不過通常我不會把前一階段的書丟掉,我通常會丟「前前」一階段的書。意思大概就是,高中丟國小的書,大學丟國中的書。

一個下午下來,我只是把所有東西都從桌上,移到床上、地上,絲毫還看不出個頭緒來。翻著大一到大四歷年的筆記,不禁莞爾自己的筆跡從端莊方正到龍飛鳳舞,看似功力深厚,卻只是草草了事;筆記的堆疊從井然有序,到了後現代藝術創作的抽象雜亂。

就在逐本審視檢閱,取捨要不要丟的時候,在一旁待回收的書,已經堆成一座小城牆,阻礙我踏出房門的去路。好不容易把課本、筆記、講義逐一在地上分門別類後,再一一收拾。但要進入收納階段時,才又發現櫃子裡邊被以前的電腦雜誌、教學書、國小的課外讀物佔據,於是又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把他們全部挖出來,然後又是一番審視取捨後,才騰出了空間把這些整理好的東西運進去。

書是收拾完了,可是,要丟掉的怎麼辦?別忘了,剛剛又從櫃子清出一大堆,這下我的小城牆已經可以形成北方天險,阻擋匈奴的入侵。看著我清出來的書,有學系介紹別冊、參觀展場的簡介、國小學的ABC講義、過期十年的電腦雜誌,還有一些就是在這個年紀或是這個網路的是世代,隨手可得的東西。

先暫且把這些書堆在客廳,等到晚上跟老爹一起扛去樓下給回收的老阿伯。然後接著我就繼續回房,整理更深一堆的東西。就在這樣翻箱倒櫃中,我看到了我國小的模範生獎牌、資訊小楷模獎座、高中市長獎的獎牌,這些東西沒看到還真不會想起來。不過要是一直緬懷著過去,也許今天一點成長也不會有吧。

看著收拾的東西,就想到搬家的經驗。現在住的家是搬了第二次,第一次搬家,是因為樓下住了惡鄰,當時年記小總是蹦蹦跳跳的,讓樓下的很不爽,甚至出言恐嚇。這下可讓爹娘擔心,為了我們好,就只好先搬到兩條巷子外的房子暫且租著。這一次的搬家,其實我參與的部分不多,只是把書裝袋,然後就有勞老爹用傳統的方式運到租屋的地方。一天下課回家,那時還是國中,看到今天的進度超前,一問才知道是住金山老家的大伯也加入了幫忙搬家的行列。第二次搬家,也是這樣,有勞老爹土法煉鋼慢慢搬,才是今天安定的模樣。

收拾到了一段落,走出房門想去廚房倒個水。經過妹妹房間,看著媽媽在妹妹的床邊盯著電腦坐了許久,我都從妹妹的房門外走了兩趟過了半盞茶的時間,媽媽依然在那望著電腦找尋著些什麼。她平常是不碰電腦的,但我走近一看,只看到媽正一字一的打入「中央氣象局」。然後望著滑鼠指標的沙漏轉啊轉的,來到了GOOGLE搜尋頁。再將做家事的手放上連結世界的小老鼠上,奮力的移上「中央氣象局」的連結。「喀答」,終於讓她看到了明日的天氣,而不須求人。

走出妹妹房門,準備把茶杯拿去放,卻看到廚房的茶具跟牆壁間隙,立著一本下午我丟掉的學系介紹別冊、一本古蹟導覽手冊。望著這兩本小冊子,我呆立許久才離去。

網路的速度雖快,讓我們跟這個世界連結不脫節;同樣的,也讓這些老一輩的人跟這個世界,也用光速與這個世界疏離。網路之速、科技之便,讓我們這些渴望更大天空的年輕一輩,有了容易接近的機會。可是,文字資訊在螢幕上的跳動,也僅在彈指之間。如果,他們連書本紙張上的隻字片語都抓不住了,在這個彈指即逝的網路世界中,他們還能抓住些什麼?

回到房間坐在電腦前,看著房間回復整潔不免有小小的成就感,跟心中的平靜。但是,好像多了一點不踏實。念到了大學畢業,整理書本竟是用這麼傲慢、這麼輕蔑的態度。恣意拋棄,隨手堆放。而我媽,是這樣悉心呵護他所面對的知識。殊不知,老一輩的人,接觸知識的機會竟是如此稀少、如此珍貴。過去更有古人家訓言明,勿棄字紙。也會有專門焚燒紙張的「敬字亭」,是先人表示對文字與知識的敬重。而我,這個所謂的知識份子,竟是這樣粗暴的對待書本。

「看這麼多冊ㄚ!冊足重ㄟ!」這是第一次搬家時,大伯來幫我搬書跟我爸講的。大伯,一個務農一輩子,沒有機會能接受基本國民教育的農人,對於能念這麼多書的人,也許充滿敬佩與感到不可思議。一個人,怎麼可能把這麼多字的東西就這樣通通裝進腦袋裡呢?是的,對於不識字的人,書本只是宛如蝜蝂身上的重物。而我們正享受知識帶給我們無限快意的知識份子們,輕盈流動腦中的知識、過人的智慧、優美的文句,書本教給我們的難道只是對知識的傲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