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31

一路安詳

10月19號.楊景帆走了
我以為,是假的.所以我一直打電話給他.
也以為手機有響,會有人接的.
事情真的很突然. 這幾天想起了小帆曾經跟我說過的一件事情. 小帆曾經去算過命,算命師說他沒有前世. 是犯錯的神仙被打入人間,來人間受苦的. 曾經只是聽聽,直到後來,我卻越來越相信小帆的生活過的很苦,是真的. 但是這一切結束了.我相信小帆只是又回到天上. 希望他在那邊會比較快樂.但至少不是停機40天裡的奶子天堂.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死後的世界究竟是怎樣就只是安安靜靜的像是在睡覺一樣嗎?應該是吧人生真的是種折磨. 佛家相信,是因為修了好福報.所以才投胎為人如果是真的,我卻相信會成為人類這種動物,一定是上輩子壞事做太多前一個月,聊天有聊到.要約出來吃飯.我卻 只是說說.現在非常後悔. 還記得高中,曾經在你家裡吃過你做的超好吃蛋糕.大學吃過你煮的一頓超高級西餐現在要吃到,是非常難了.真的要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希望這一路上的你,可以 安詳希望所有的結束,都是在等待另一個開始很高興認識你.我的知己. 謝謝你.我的好知己

來自:http://www.wretch.cc/blog/dragonend&article_id=8828835

2007/10/19

裹小腳的秘密

在當今的政治氛圍下,講自己的祖籍,好像是種政治正確的抉擇,又好像是種原罪,也把人的認同弄迷糊了....

但深處於華人世界的氛圍中,好像是有點看不清自己。

拜讀龍應台的文章,提出諸多對於當今兩岸政局的針砭。對台灣領導人說到「品德」這一課,對中國領導人說到「請問文明說服我」。如果說今天台灣只有品德的問題而中國沒有,那我會說,那是當今中國面對改革開放中連基底的文明、公民的權利都未能夠獲得,那這種建立在文明之上的品德,何以對現在的中國人說呢?

華人,可以感覺到發展歷程的相似性,特有的「情理法」絕不會因西風東漸而變為「法理情」。

第一次上課,就被老師點到問起,裹小腳是既得利益還是被壓迫。我很自然的回答是被壓迫。
但老師的說明是,由於裹小腳後不事勞動生產且須有人服侍,並嫁入豪門世家受人照顧,由此觀之還是被壓迫者嗎?

的確是既得利益者。

但另一方面來看,或許不能說他們是「被壓迫者」,應該是說「殘障者」,但是自願還是被迫這我也沒個準。我回家問我妹妹,說妳為什麼要穿高跟鞋(他有171公分)。她回答的也爽快,「男生愛看,雖然痛,但是比較容易得到照顧」。

說真的,我這輩子從沒這樣想過,原來女性的示弱,竟是一種「被照顧的需求」而來。也許今天有人說女性主義正讓男女走向平權,但女性主義本身也落入了一種認知窠臼,同時他倡議的是女性「應該」要解放、要敢於陳述自己。但他好像忘了,女性是不是真的「需要」這樣的「平權」,會不會讓這種可能處於狀似劣勢的「優勢」,被人打翻了?

以上言論僅是提出思考脈絡,並未特別對女性有失敬的言論。

抬頭

看書看久了,記得要抬頭看看天空,看看這個世界。

今天漫步去台大,去文學院找了妹妹的朋友,想談談「研究」這回事。一開始先是不著邊際的談了所謂「人類」的未來,人類的力量是否能帶來一個永久的和平八拉八拉的。不過,在兩個碩三面前這樣班門弄斧,實在是讓我有點感到「虛虛的」。

我一以貫之的心虛謙讓的樣態就這樣血淋淋的展現出來,但說穿了,比較像是自卑。另一個人跳出來跟我對話,細節就不哈拉了...

簡而言之,書念久了有時候會在空中樓閣過得太開心,所以記得把頭抬起來看看世界長怎樣(明明我一年前還會說學術界的人跟現實脫節太遠,想不到我現在已經快撩下去了)。

有句話說不卑不亢,覺得太自卑的時候記得回頭看看自己,也是做了點事情。但是也別太自滿,那會阻礙了自己前進的動力。如果說生活中一定要找出個信仰的軸線,那麼,過的「舒服」吧。

記得上次內觀完,我說「一個人從自己本來生活的環境消失十三天,好像這世界還是一樣轉動,所以這世界有妳或沒妳其實差異不大。」不過今天我可以把這段話接下去,「既然發現有妳沒妳差異不大,那麼將發現人生是為自己而活,所以自己想要選擇怎麼樣的日子,是在自己手中。」

放寬心,多看看,腳踏實地,向前走。說起來簡單,親身去體驗...,那才是人生的樂趣。

用說的永遠比做的容易,用想的也比做的容易。

但是一步一腳印,每天兩百字,話說一年也是會生出六萬字來,不容小覷。

2007/10/14

長大可以吃嗎?

但你說人真的有長大過嗎?我從來就不覺得我長大了。如果說經驗的事情變多,把自己變成某個年齡層應該有的樣子,就算長大了,那好像,也太可憐了...

因為只不過是在追逐著別人所建構出來的樣子,但是你卻忘了自己想要變成怎樣。也許當你的外在行為,被整個社會塑造成某個樣子之後,被別人用某個「標準」衡量你是我們「圈內人」之後,好像覺得自己長大了。

但這跟把每一頭豬,用ISO9001的標準養出來之後,用一樣的品管去過濾每一頭豬,有什麼不同?

真的,我覺得人,從來沒有長大過...,從來沒有...

2007/10/05

北市再興中小學創辦人朱秀榮逝世 享年93歲

台北市私立再興中小學創辦人朱秀榮今天因心臟衰竭,病逝於三軍總醫院,享年九十三歲。再興中小學表示,朱秀榮追思彌撒及公祭,將於十月二十三日在台北市聖家堂舉行。

再興中小學表示,再興成立近一甲子,早期由兩班幼兒規模開始,發展成為一所包含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十五年一貫系統完整學校,朱秀榮隻身走遍菲律賓、泰國和美國等地募款辦學,奉獻精神值得後代敬仰。

  再興中小學指出,朱秀榮對教育理念的執著和特有風格,為杏壇的典範,堅持「五育均衡發展」的辦學理念,孕育了不少再興人,成為社會各領域與國家的棟樑。

【2007/10/05 中央社】

2007/10/01

本省人?外省人?台灣人?中國人?

在我最近接到無數次的電話民調,一直要問我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其實我更是不知道該如何自處。我是一個第四代從閩南移入的台灣新居民,每次問到省籍就會讓我渾身不對勁。

不知道如何自處的原因有二:
1.如果在台灣這個地方要分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勢必就要觀乎你把台灣當作是「誰的」地盤,勢必就是要有一種「閩南中心」或是「客家中心」的本位主義,才能知道自己是本省還是外省。

但現在不乏40歲以上的親戚,遇到我的朋友,大多會問「他是本省還是外省?」...然後得到一個外省的答案後,又會開始品頭論足說,「對嘛..我就說他臉型不像,家裡又是醫生,講話字正腔圓的...」云云。這真是讓我不知道這樣分類的用意何在...

2.問我是本省還是外省
另一個問題是,那我要把現在住的地方的本省看成是「台灣國」,所謂外省的地方看做是「中國」,又陷入一個更大的回圈了...

記得小時候都會有這麼句話,「中華/中國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在現今「政治正確」的觀念下,當我從自己口中吐出「我們中國人的...」,我開始會陷入認同問題...我所指涉的是「說華文的我們」。但是又會用上「中國人」來代表說中文的台灣人,倘若使用「我們台灣人...」。那所指涉的範圍似乎又沒有包含到「中華文化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