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8

信任

Fukuyama出了一本書就是叫信任,探討的是在不同文化圈,企業文化的興衰與信任的關連。台灣因為信任只能建立在家族間,因此企業通常會有「富不過三代」的危機。相對的,日本則是因為能夠「傳賢」,能將企業交給外部專業且有能力者,避免了內部家族角力,而使企業不斷內耗而致衰敗。

不過這次不是來談這本書的,是來談談我對信任這件事的一些想法。從去年一整年的校務會議學生代表,到今年現在的學生大使。或是根本廣義來說,只要有人跟人的接觸,就免不了建立「信任」。

為什麼需要團隊建立課程?
為什麼要把一群人透過活動讓彼此「變熟」?
為什麼要把一群人變熟後才能有好的團隊運作「效率」?

從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因為人自出生的時候,以為「我」就是世界,而且世界會跟著「我」一起運作。「我」哭了,會有人來哄我、安慰我。「我」餓了,會有人來餵我。「我」累了,會有人來照顧我、撫慰我。一切都是在父母無微不至的照護下,而會有「我就是世界」的錯覺。

漸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不再無微不至的照護。「我」會漸漸的體會到,事情會開始跟自己想的漸漸不一樣,會漸漸發現自己沒有辦法讓這世界依照妳的意志來運作,同時解認知到自己與外在環境是斷裂的。

所以我們現在種種的活動,就是為了找回當初斷裂前的感覺,去重建個體與個體間彼此的信任。雖然當前的信任不會再是「妳要依照我的意志來運作」的這種模式,而是透過更多的包容與理性,在不傷害彼此、不使自己的意志凌駕於他人之上的前提下,重建信任。因此我會說,這是透過活動來認識到,彼此做事的模式與極限,從而避免跨越別人的「紅線」,最後致使信任破裂。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的加深會建立在彼此良性的互動,好像是跳TANGO一樣。你進三步,我退三步。如果一方先表現出信任,另一方也進一步表現出信任,這就會有點像是乘數累積一樣,一直疊加上去。

有時候我自己也會覺得這種信任建立的快得可怕,快到讓我很懷疑基礎究竟穩固了沒。不過通常我選擇相信這段「信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如果不願先把你的雙手敞開,怎麼讓別人來相信你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