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5

不能沒有你

頂著豔陽從蔚藍海邊乘著捷運回到了公館,享受著台北人地下穿梭的陰暗卻便捷的生活。不過卻有種迷失,或是一種悵然。

一股趨力引著我再度乘上列車,來到一個平時我不會前去的城市盡頭,府中。鑽出地面,城市的街景在這三十分鐘的穿梭中竟是如此迥異,一個與台北不同的風格。

林園電影院,是我此行的目的。為了找「不能沒有你」,我花了好一會兒功夫尋找這個城市的二輪電影院,但熟悉且鄰近的光明或是佳佳似乎早就沒了這部片的蹤跡。於是,陌生的林園電影院,也成了我城市小旅行中探索的一環。

街道的騎樓高低從來就不一致,馬路上的菜販、肉販,空氣中飄來的內臟腐敗味,讓我彷若置身另一國度。尋著門牌號碼的遞減,找到了電影院的所在。外頭是漆黑陰暗的,符合我對二輪電影院的期待,然而隨著步伐的邁進,明亮而新穎的售票空間卻又展現不同的氣象。

「130元」,就這樣我得到了一日無限暢看的門票,不過我此行的目的卻只為了「你」。四樓,一個異常廣大的電影廳,裡頭稀稀落落的人頭很適合這種引人落淚的影片。片頭是從廟會活動開始,不過黑白的色調讓我這平常習慣聲光絢麗的人,突然有些不習慣,心中竟盤算著這單調乏味的景象在何時會結束,臆測著這或許只是倒敘的手法,引進短暫的時空隧道,Hollywood的電影都是這麼演的。

場景轉換推進高雄的港邊,一個小女孩在屋頂上奮力的踩踏著衣服,我才意識過來,好吧,導演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用黑白的手法。可以看到,整個生活環境的簡陋,透過黑白的色調反到更強烈的凸顯出來。甚至,在港口邊特有的油汙味也從那黑白光影間滲出。小女孩的爸爸是沒有很好的工作,靠著兩光的空氣壓縮機,他做的是水底修護技工的工作。但說穿了,就是沒牌的潛水人員,廉價卻充滿危險性,沒有專業的潛水裝、減壓設備,就這樣縱身跳入水底,帶著扳手跟一般家中常見的塑膠水管,到水底幫大船的螺旋槳的螺帽鎖緊。

妹妹總是在趴在船舷看著水中爸爸的影子,等待著爸爸每次的回來。就這麼的過著日子,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家中。這才讓爸爸驚覺,妹妹應該要上學了,卻沒有到戶政事務所登錄戶籍,也就無法進入學校。殊不知這個簡單的手續卻是將父女分隔兩地的開端。

看著影格的邁進,爸爸帶著沒有婚姻關係生下的妹妹到戶政事務所,卻驚覺那個女人是有夫之婦,而妹妹的監護權竟這樣跑到那曾有短暫之緣的女人與素未謀面的男人手中。但令父親不解的是,法院也給他鑑定親子關係的判決,但依法行政的公所人員卻使他要辦戶口登記這樣的手續遭逢極大困難。

一連串的行動,從北上找過去曾為國小同學的立委求助,再交辦給助理,轉給警政署,再交回原戶籍地的行政專員,一趟騎著機車跨越九百公里的北上來回穿梭,最後竟是像一場鬧劇般的,回到原點。也許這是在科層制度下與人際情面的複合產物,所形成的一種讓人又「期待」又「受傷」的矛盾。轉了一圈後,爸爸發現這是怎麼回事,一件簡單的訴求,竟是奔波千里卻也無法達成。

不死心的爸爸,再一次的奔波千里來到台北,看著對他們而言昂貴的水果,忍痛買下當作伴手禮,試圖再從頭開始從立委再拜託一次。立委碰壁,轉到警政署,在門口癡等的父女,不知道進去的門路,直到記者出現期待他們能幫忙把水果帶進去。不過倒是冷冷的回道,跑的新聞線是政治線,所以斷然拒絕。最後,在苦無對策下,父女來到了總統府。就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茫然走著,那是個陰雨綿綿的日子,衣衫襤褸手提水果盒的爸爸牽著小女孩,頂著雨天身體淋濕。

一旁的便衣憲兵早就發現他的行蹤,透過無線電通報,警察一湧而上。突然面對這麼大陣仗的爸爸,只是想要找總統陳情,但是這群警察卻視他手中的水果為爆裂物,要他別輕舉妄動。最後在要求爸爸把東西放下後,後面旋即來了一輛警備車將父女迅速送上車帶走。

離開警局後,後面一名員警追了出來,是來奉還他的水果禮盒,不過打開一看,卻已是千瘡百孔。到此我不免鼻酸,國家為何可以假安全之名,用如此比例不相當的手段去剝奪人民的自由甚至請願申訴的權力。真正的敵人是不會就如此大辣辣的走在路上,國家安全的機器卻對手無寸鐵的小老百姓開刀。過去曾聽聞一些機敏單位外不得拍照,其中還包含總統官邸,殊不知GOOGLE的街景車早就把全景拍下,而政府卻可以透過軍人隨意檢閱民眾的相機並要求刪除。難道,這不是一種暴力、是一種濫權嗎?

絕望的父親來到了忠孝東路上的天橋,抱著孩子把身體放在欄杆外,一幅怵目驚心的畫面出現。此時,民眾的圍觀驚呼、剛剛說不跑社會線的政治線記者也來報導,看到的只是一個平民百姓無法對抗這龐大的科層體制,最終只得訴諸於最劇烈的手段。是的,他達到了。指是妹妹被社會局安置到寄養家庭,爸爸因為危險之舉侵犯了妹妹的權利,而受牢獄之災。

爸爸出來後,四處打聽妹妹的下落,尋求社會局協助也因為保護個案的緣故,無可奉告。是吧,我們常講家庭失能要隔離孩子,要用國家的力量來給予孩子健全的生長空間,只是這樣的狀況,卻非該制度設計的原意,剝奪了父女相處的時光。我們也許不該責怪這些公務員的冷酷、不知變通,但我懼怕的是,過去我自己也曾在政府內擔任青少年政策的諮詢委員,我僅依著我的看法,以及我所認為「對」的方式,而成為這政策決策的一環。

政府過去是保守的、封建的,隨著民主化的腳步,政府開始傾聽人民的聲音,朝向多元主義的方向走,希望借助民間專家、第一線的聲音,使得政策能更加完善。只是,少掉了單純的官僚機構政策產出,取而代之的是看似兼容並蓄卻無人負責的集體決策,真的帶來了人民的幸福嗎?還是政策此等攸關廣大民眾的事情,仍是應由精英來為眾人決定呢?

歷史的鐘擺總是從這一頭盪向另一頭,沒有孰是孰非,只是企盼在正確的時空採用了正確的方式。我希望過去的我,在武斷的為青少年政策做下些甚麼建議,並沒有因此而借助政府的權力而傷害任何人。

同學問我,「所以你在躲嗎?」
「躲甚麼?」
「因為你不敢斷定自己是絕對的對,所以就躲起來,甚麼都不做了。」
我默然,因為我心中的那把尺,還沒拿定。

3 則留言:

Joseph Wu 提到...


很想看這部電影唄~

阿,我是炳孝啦
有空一起聊個天阿
對了,我換手機的時候遺失你的手機號碼了
有空你上msn丟一下唄= =

Erica Wu 提到...

你覺得世界上有絕對的尺嗎? 社會科學的本質就是這樣。雖然結果不如預期但父親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因為社會大眾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這就值得世界繼續運轉和你繼續努力囉!生命短暫把握時間吧!

p.s. 我相信他們將來一定會重聚~

Kurt 提到...

這也是我離開台灣前唯一進戲院看的一部電影
為了戴立忍 為了全黑白的現代片 也為了這殘酷的議題

而反到是因為黑白色彩的關係
使觀者能以更抽離的方式來看這個事件
能更聚焦於導演所要傳遞的
演員所詮釋的情感
和整個大環境的現實和殘酷

但也許也降低整個事件的衝擊
就像黑白戰爭照片
你看到鏡頭面前被流彈炸開的小孩
然而他卻是深淺的黑灰白
那種情感濃烈
卻又保持種疏離